|
65岁驴友花果山上探寻“定海神针”
 |
双击自动滚屏 |
发布者:西游记文化网
发布时间:2011/2/21 阅读:1694次 |
《连云港市群山概览》中介绍,花果山上有一处“定海神针”,与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笔下《西游记》中的“定海神针”原型吻合。但茫茫山上,哪里才是呢?日前,我市驴友盛宝乐在饱览了花果山的秀色后,根据自己40多年前的经历,找到了孙大圣的“原装”兵器。同时,他希望能够引起有关方面重视,对“定海神针”处进行保护和开发建设,使之成为花果山的一处景点。 盛宝乐今年65岁,爬山越岭、探幽寻古是他****的业余爱好,对我市山区的地理环境、驴行线路尤为了解。多年来,他一直充当着“领头羊”角色,组织我市的驴友到处驴行。 “定海神针”是我市花果山景区未正式开发的一重要景点,它与《西游记》密切相关。该书第三回中叙述“悟空撩衣上前,摸了一把,乃是一根铁柱子,约有斗来粗,二丈有余长。”这就是孙悟空后来用的如意金箍棒。在老龙王未送给孙悟空之前,一直在海底,就是“定海神针”。 盛宝乐拿出一张新版的花果山路线图说:“这张地图上,既无照片,也无文字介绍,根本没有‘定海神针’的坐标,以前的线路图对‘定海神针’也只是做了地点标注,并且范围较大,很难 寻找。大约在40多年前,我去花果山玩,那时上山玩只是到处乱转,景点靠偶然发现,印象最深的是美人松和一奇石。当时松树还活着,奇石很高,呈柱状,上宽下窄,直插地面。现在想来,这巨石可能就是“定海神针”了,在什么地方早已记不得了。”“随着不断的开发,花果山越变越美,成了4A级景区,吸引着许多游客,但走的都是图示经典路线。美人松还在,可惜已经香消玉殒,只留下了枯枝。‘定海神针’根本没有标识。”根据《连云港市群山概览》122页介绍,“定海神针”“在三元宫西面东秃龙沟”。 据此线索,盛宝乐与几个“驴友”约定了一次探寻“神针”游。 “那天不太冷,晴朗,无风,是个旅游的好天气,走到九龙桥,不过桥,下山涧,向山上行,走的是一条优美的山涧,只有索道缆车从头上偶而越过,其余一切呈原生态。”盛宝乐回忆。 一条石阶小路,曲径通幽,山涧水声潺潺。 涧中、岸边、悬崖上,金镶玉竹点缀其间,在这万木萧疏的冬天更显得翠绿与幽雅。再向前行,在一片黄色草地上,竟然长着茂密的金镶玉竹林,与周围灰色山体构成了绿、黄、灰的三色世界,在温和的冬日阳光下更显得清幽。 几位驴友席地而坐,环望四周,距空地20 米处有一参天巨石,上窄下宽,顶部石头比较尖,这是不是神针?如果是,针头应该朝地,而不该朝天,朝天还定什么海呢?如果不是,为什么找了两个多小时也未发现更像神针的石柱,大家意见不一。 继续前行,突然一位“驴友”惊叫起来:“你们快看!”只见在山涧东岸有一柱形巨石直立在悬崖外边,上粗下尖,露出地面的部分约4米左右,直径0.6米到1米不等,周围荆棘丛生。 “就是它了”,驴友们争执顿消,一致公认这就是真正的“神针”,大家欢呼雀跃,留影纪念。 仔细看这神针奇石,周围三面是悬崖,悬崖的岩层中分布很多垂直裂缝,既深又直,由于两个方向的断层下切,不偏不倚,切成这个长柱岩体,挺拔有力地站立着,针形尺寸竟然和吴承恩《西游记》中所说的“斗来粗,二丈余”基本吻合。 不仅亲自探寻到了吴承恩笔下的“定海神针”,盛宝乐对这处奇石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。 他说:“如果景区能对‘神针’进行开发。在立碑标示时,****能将《西游记》中对定海神针的叙述摘录其中,还可请书法家写“定海神针”四个字,同时应该将周边的环境进行修整,便于游客观赏。” |
|
|
|